四種常見清潔劑比較


白醋、檸檬酸、過碳酸鈉、小蘇打 四種常見清潔劑的特性、使用方法與使用範圍 之比較
 

一、白醋(食用醋/清潔醋)

 特性

  • 酸性(pH 約2~3)
  • 含有醋酸,天然可生物分解
  • 除臭效果佳,有抑菌作用
  • 食品等級可用於廚房環境
     

 使用方法

  • 可原液使用或加水稀釋(1:1或1:2)
  • 噴灑後靜置10分鐘再擦拭或沖洗
  • 可與小蘇打搭配去除油垢(但需注意反應產氣)
     

 適用範圍

  • 水垢、皂垢清潔(如水龍頭、馬桶、玻璃)
  • 除臭(如冰箱、垃圾桶、排水孔)
  • 廚房台面、砧板、微波爐內部
  • 不適合用於石材(大理石、花崗岩)
     

 二、檸檬酸(Citric Acid)

 特性

  • 弱酸性(pH 約3~4)
  • 天然有機酸,常見於水果中
  • 溶解水垢、石灰質優於白醋
  • 無刺鼻氣味
     

 使用方法

  • 通常以粉末狀出售,可加水稀釋(約10g檸檬酸粉對100ml水)
  • 噴灑或浸泡靜置10~30分鐘後清洗
  • 熱水使用效果更佳
     

 適用範圍

  • 除水垢:電熱水壺、蓮蓬頭、馬桶、水龍頭
  • 清潔咖啡機或洗衣機內部
  • 去除皂垢、肥皂膜(浴室磁磚、玻璃)
  • 不適合用於石材表面
     

 三、過碳酸鈉(Sodium Percarbonate,俗稱氧系漂白劑)

特性

  • 鹼性(pH 約10~11)
  • 遇水分解為碳酸鈉和過氧化氫,有氧化與漂白作用
  • 強去污力、抗菌、除霉、除臭
  • 無氯,不產生刺鼻氣味
     

使用方法

  • 通常以粉末狀使用,需溶於熱水(40~60°C 效果最佳)
  • 浸泡衣物或器具30分鐘以上
  • 不能密封混合保存(會分解)
     

適用範圍

  • 白衣物去漬、美白(不可用於絲、羊毛)
  • 廚房排水管除臭除油垢
  • 浴缸、馬桶除霉、地磚縫清潔
  • 不適合用於鋁製器具或木質表面
     

四、小蘇打(Baking Soda,碳酸氫鈉)

特性

  • 弱鹼性(pH 約8.3)
  • 細緻粉末,具有溫和摩擦力
  • 吸附異味、分解油脂
  • 可食用等級,安全性高
     

使用方法

  • 可乾粉灑用、濕布沾取擦拭,或與水混合成糊狀使用
  • 可與白醋搭配(產生氣泡助清潔)
  • 可定期撒在排水孔、垃圾桶作為除臭劑
     

適用範圍

  • 去油漬(瓦斯爐、排油煙機)
  • 清潔馬桶、浴缸、磁磚縫
  • 吸附異味(冰箱、鞋櫃、衣櫥)
  • 不建議用於玻璃、鋁材等易刮材質
     

 


*** 總結比較表 ***

項目 白醋 檸檬酸 過碳酸鈉(氧系漂白劑) 小蘇打
酸鹼性 弱酸 弱酸 強鹼 弱鹼
氣味 刺鼻酸味 幾乎無味 幾乎無味 幾乎無味
除水垢 ◎◎ △(主要除霉) △(物理擦拭輔助)
除霉除臭 ◎◎◎ ◎(除臭力佳)
去油去漬 ◎(搭配小蘇打) ◎◎◎ ◎◎(物理+鹼性)
應用溫度 常溫可用 熱水更佳 熱水需達40°C以上 常溫即可
適用表面 陶瓷、玻璃、不鏽鋼 陶瓷、玻璃、不鏽鋼 布料、瓷磚、排水孔 瓷磚、不鏽鋼、塑膠面
注意事項 不可用於石材表面 不可用於石材表面 不可用於鋁、絲、羊毛類 避免刮傷鋁材與玻璃表

TOP